0

理想i8:跟乐道L90比空间无意义,学小米YU7产品定义才是王道

2025.07.19 | 新能源电动汽车厂家 | 64770次围观

理想i8(图片)今天开始预定,月底就要上市发布,最近网上跟乐道L90吵得很厉害。

其实在我看来两台车的对比非常的无聊,因为他们针对的消费人群并不重叠,10万元以上的差价,意味着底盘表现到内饰用料有根本的不同,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大家应该会明白,理想带激光雷达的智驾水平,在互联网上有目共睹,总之理想并不担心友商。

理想i8怕的是理想自己。

前有理想MEGA的盲目自信,后有理想i系列的集体紧急回炉,说好听点是理想转变很快,但明眼人都知道,花大力气改个白车身,改变不了车本身定位不清晰的问题——都说理想i8多好多好,我为什么不立省10万买理想L6?10万块钱揣兜里,闲时吃饭急时加油,它不香吗?

除非i系列能拥有新的杀手级功能,颠覆最便宜理想L6的使用体验——就像MEGA Home的旋转中排座椅,终于让一部分理想粉丝心甘情愿放弃L9。否则以i8不算普适的独特外观,可能也就欺负一下目前尴尬的L8。

说白了,理想这套纯电+增程双轨战略最大的问题是“人群重合”,理想现在已知的车型:L9 / L8 / L7 / L6;MEGA / i8 / i6,再算上说过正在规划的i7和i9,总共9款车,有多少人对此感到审美疲劳了?

无论尺寸还是空间体验,甚至智能座舱,理想的整套方案都是高度重合的——至于动态感受,MEGA通过高溢价的堆料,操控质感比当时的L系列高出一档,但当价位来到三四十万甚至更低,恐怕难说底盘相比自家最便宜的L6有多大的提升。

既然20多万的理想感受已经完整,为什么要加钱上i8,只是为了高铁头和5C充电吗?上一个将非主流审美轿跑SUV卖爆的品牌是小米,再上一个叫特斯拉,理想的品牌号召力有没有达到教育市场的程度呢?这点还有待观察。

最后怎么区分呢?还是只能用动力形式+造型来区分。理想的玩法很简单,先用空间尺寸和价位,框住了家庭用户;再从这些用户里,根据对造型和动力形式需求的不同,将销量分流给L系列或者i系列。
问题是:这些用户的需求,似乎没有量大到可以摊分给9款车型,同样大家用车的需求为什么要用9款车型加以区分?这算不算对理想本就不多的研发资源,一种完全没必要的浪费。

在这方面,理想L6最著名的车主——雷总反而非常清醒,小米SU7+YU7+YU9的市场定位完全不同,从产品定义上就直接满足了3个并不重合的用户群。其实细分下来,小米各车型的标准版跟MAX,用户群体都完全不同,这才是小米造车三年如此成功的最大秘诀。
在雷总眼里,纯电和增程就应该对应不同的车身尺寸,截然不同的用车需求。如果按照我个人极端的看法,纯电的舒适区其实在5米以内,车越小,用纯电越有优势;增程可以支持到5米以上的大车,大电池+增程器,是新能源时代豪华车新的从容。

参考此前理想的死敌,主打行政的问界M9,增程占销售大头;主打遛背的智界R7,则是纯电占大头;再如现在磨刀霍霍向理想的乐道L90,便宜10万+换电路线+同样的低电耗优势,也能分流掉一部分钱包没那么满的奶爸车用户。

所以到头来,理想i8的胜负手,难道真的在独特的造型上吗?我一直倾佩理想的魄力,祝理想成功。